大家好!今天我们聚焦一个关键且常被忽视的健康领域 —— 血液病。血液如同身体内不息流淌的 “生命之河”,为各器官组织输送养分与氧气,维系生命运转。一旦血液出现问题,即患上血液病,将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血液病。
贫血:最为常见的血液病之一。简单讲,就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,致使身体组织器官缺氧。不少人或许有过贫血体验,像蹲下后突然站起头晕眼花、日常易乏力疲倦、脸色苍白无血色,这些都可能是贫血信号。
白血病:俗称 “血癌”。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生,大量异常白血病细胞充斥骨髓与血液,干扰正常造血功能。白血病分急性与慢性,急性起病急、发展快;慢性起病缓、病程长。白血病患者常出现发热、出血、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至关重要。当血小板数量减少,皮肤、黏膜等部位易出现瘀点、瘀斑,鼻出血、牙龈出血常见,严重时可致内脏出血,危及生命。
贫血相关症状:除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,还可能心慌、气短,活动后加剧。长期严重贫血会影响心脏功能,引发贫血性心脏病。
出血倾向:身体各处都可能出血,除皮肤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龈出血,女性可能月经过多,还可能有尿血、便血等。且出血不易止住,轻微创伤也可能导致长时间出血。
发热: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下降,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发热。可能低热或高热,发热原因复杂,有时难明确病因。
肝脾淋巴结肿大:白血病、淋巴瘤等血液病会致肝脾和淋巴结肿大。体表可摸到肿大淋巴结,质地较硬,部分有压痛;肝脾肿大需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。
血常规检查:最基本且重要的检查。通过血常规可了解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、形态及比例是否正常。如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;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量可能异常升高,出现大量异常幼稚细胞。
骨髓穿刺检查:血常规异常怀疑血液病时,常需骨髓穿刺。即抽取少量骨髓液,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、数量、比例等,以明确造血系统是否病变及病变类型、程度。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诊断和分类至关重要。
其他检查:还可能进行凝血功能检查,评估凝血机制,诊断出血性疾病;基因检测,发现遗传性血液病基因突变,指导白血病靶向治疗;免疫学检查,检测免疫球蛋白、自身抗体等,辅助诊断免疫相关性血液病。
药物治疗:依据不同血液病类型用药。缺铁性贫血主要补充铁剂;白血病需用化疗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。还有调节免疫、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药物。
输血治疗:严重贫血、大量失血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患者,输血可快速改善症状。如输入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,输入血小板预防和治疗出血。但输血有感染、过敏等风险,需严格掌握指征。
造血干细胞移植:治疗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手段。将健康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,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。造血干细胞可来自自身或匹配供者。不过,移植过程复杂、风险高,需专业医院和医生团队操作。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、铁等营养食物,如蔬果、肉类、蛋类、豆类,避免挑食偏食,为造血提供充足营养。适量运动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。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保证充足睡眠。
避免接触有害物质:减少接触甲醛、苯等化学物质,新装修房屋充分通风后入住。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,放射性工作人员做好防护,普通人减少不必要医疗辐射检查。
定期体检:定期体检,尤其是血常规检查,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液系统异常。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更要提高警惕,增加体检频率,以便早诊断早治疗。
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,大家对血液病有更深入认识。血液健康关乎生命质量,让我们从现在起关注血液健康,预防血液病发生。若日常生活中发现疑似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