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 > 健康讲坛
血液病治疗方法科普:多管齐下,对抗血液顽疾
发布时间:2023-08-16
血液病是一大类涉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疾病,不同类型的血液病在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。以下为您介绍常见的血液病治疗方法。

药物治疗


  1. 针对贫血类药物: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,如硫酸亚铁、琥珀酸亚铁等。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,通过补充铁剂,身体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,改善贫血症状。同时搭配维生素 C,可促进铁的吸收。巨幼细胞贫血则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B12 ,它们参与细胞的分裂和成熟过程,保证造血细胞的正常发育。

  2. 抗凝血与止血药物:对于易形成血栓的血液病患者,如患有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,会使用抗凝血药物,像肝素、华法林等,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,预防血栓形成。而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出血疾病,除了提升血小板数量,还可能使用止血药物,如酚磺乙胺,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,降低血管通透性,达到止血目的。

  3. 化疗药物:在白血病治疗中,化疗药物扮演着核心角色。如阿糖胞苷、柔红霉素等,这些药物能干扰白血病细胞的 DNA 合成、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,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将其杀死。但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,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,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,引发如恶心、呕吐、脱发、骨髓抑制等副作用。

输血治疗


  1. 红细胞输注: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严重贫血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地中海贫血等,身体无法获得足够氧气供应时,输入红细胞能迅速改善症状。输注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,为组织器官提供充足氧分,缓解患者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症状。

  2. 血小板输注:对于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,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时,血小板输注可预防和治疗出血。正常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,输入血小板可提升患者的凝血功能,减少出血风险,防止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。

造血干细胞移植


  1.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:适用于某些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血液病,如多发性骨髓瘤、淋巴瘤等。先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,然后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,尽可能杀死体内的癌细胞。之后再将之前采集并保存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,让其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。该方法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,但可能因采集的干细胞中残留癌细胞,导致复发风险。

  2.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:常用于治疗白血病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病。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需与患者高度匹配,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。移植前,患者同样要接受预处理,清除自身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。移植后,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 “扎根生长”,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。然而,异体移植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,即供者的免疫细胞攻击患者的身体组织,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。


除了上述主要治疗方法外,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,如基因治疗、免疫治疗等,也在血液病的治疗领域展现出潜力,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希望。

医院总机:0311-85555666(号码查询)
紧急呼叫:0311-85555999(不提供患者咨询)
患者咨询:0311-85555663 85555665 (工作日)
咨询中心:15130089188(万主任)

无极智魁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
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影响到了您的利益,请您直接来电告知,我们会立即删除!电话:13032661871
医院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县城南外环与贾无路交口 (原石家庄红十字无极智魁医院、石家庄智魁中医血液病医院)
冀ICP备09044144号-9